声学技术
主办单位:中国科学院
国际刊号:1000-3630
国内刊号:31-1449/TB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33853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甘肃甘谷话双字调声学实验效果的统计

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,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。本文记录的甘谷县城关的语音。甘谷方言共有4个单字调:阴平为312,阳平为12,上声为53,去声为443[1]。古清声母平声字和古清、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为阴平;古浊声母平声字和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为阳平;古清和次浊声母上声字今读为上声;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和古去声字今读为去声。
  双字调是连读变调的最小单位,考察一个方言点的连读变调模式应该先从双字调开始。当前,甘谷方言的双字调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。本文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甘谷方言的双字调进行研究,为声调研究提供更为实证客观的考察手段,力求客观地揭示出甘谷方言的双字调特点。 
  一、实验材料和发音人 
  本文研究的双字组不包括后字为轻声的组合。按甘谷话4个声调两两组合选词,得到16种组合方式,每种组合保证选词至少10组,16个组合共160组词,320个音节,每个词读三遍。双字组基本上都是甘谷话的常用词,为了切分前后音节的方便,后字尽量不选零声母音节、鼻音、边音声母音节。本文将甘谷话单字调的4个调类分别用T1、T2、T3和T4表示。 
  实验发音人丁**,男,45岁,个体,初中文化,甘谷县城关人,平时语言环境为甘谷方言,没有受过其他方言影响,发音清晰。发音人在录音之前进行适当练习以求发音自然,录音时按照实验字表的先后顺序进行朗读。 
  二、声学数据的提取和相对化 
  本次实验的录音及语音分析均使用praat软件,编辑脚本程序后,每条声调曲线只取9点,即将每条声调曲线8等分,甘谷话双字组前后两音节的时长基本相同,所以各取9个点的数据,同一组样品在同样测量点上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,全部数据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和分析。为排除个体差异,使不同的实验结果之间具有最大程度的可比性,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声调相对归一化的T值计算,公式为: 
  T=■×5 [2] 
  a为调域上限频率,b为调域下限频率,x为测量点频率,得出的T值就是x点的五度值。T值与五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为:0—1大体可以看成五度值的1度,1—2看成2度,2—3看成3度,3—4看成4度,4—5看成5度。 
  三、甘谷话双字调音高实验分析  

  根据基频均值和归一后的T值数据(见表1),我们分别作出了4个调类作为前字和后字时不同组合的音高曲线图。 
  (一)T1的音高分析 
  甘谷话双字调“T1+X”和“X+T1”组合的T值音高曲线图,分别见图1-1和图1-2。图中横轴为前后字各9个采样点,纵轴为五度值。 
  图1-1 “T1+X”组合音高T值图 
  图1-2 “X+T1”组合音高T值图 
  从图1-1看,T1作为前字时,声调调型全都发生变化,与单字调的312不同。存在三种调型,分别是中升调、低降调与低平调。T1位于T1前时为中升调,起点为1.44,终点为2.97,可以记为24;T1位于T2和T4前时,两条曲线起点接近,终点略为分散,可记为31;T1位于T3前时,音高曲线集中分布于0度到1度之间,降幅超过0.5度,结合听觉感知,可以记为21。 
  图1-2显示,T1作为后字时,起点和终点的分布都比较集中,都位于2度调域区间内,折点分布在在0度到1度区间,调型一致,均为降升调,与单字调的音高曲线基本相同,只是起点略低,可记为212。 
  (二)T2的音高分析 
  甘谷话双字调“T2+X”和“X+T2”组合的T值音高曲线图,分别见图2-1和图2-2。图中横轴为前后字各9个采样点,纵轴为五度值。 
  图2-1 “T2+X”组合音高T值图 
  图2-2 “X+T2”组合音高T值图 
  从图2-1来看,T2作为前字时,存在两种调型,分别是低升调和低降调。当T2位于T1、T2和T3前时,声调调型与单字调相同,只是终点有所提高,由单字调的2度升到3度,可记为13。当T2位于T4前时,声调调型与单字调不同,音高曲线整体位于0度到1度区间,降幅超过0.5度,结合听觉感知,可以记为21。 
  图2-2显示,T2作为后字时,声调调型与单字调基本相同。起点集中在1度区间内,终点分布于2度到3度之间。相对而言,当T2位于T1后时,升降幅度略大,在1度到3度之间,其余升降幅度仍在1度到2度之间。 
  (三)T3的音高分析 
  甘谷话双字调“T3+X”和“X+T3”组合的T值音高曲线图,分别见图3-1和图3-2。图中横轴为前后字各9个采样点,纵轴为五度值。 
  图3-1 “T3+X”组合音高T值图 
  图3-2 “X+T3”组合音高T值图 
  从图3-1来看,T3作为前字,存在两种调型,分别是低降调和全降调。T3位于T3前时为低平调,音高曲线分布在0度到1度之间,降幅超过0.5,结合听感,可记为21;T3位于其他声调前时,起点和终点的分布都比较集中,声调调型与单字调调型基本相同,终点未能降到1度,为2度。相对而言,T3位于T4前时起点略低。 
  图3-2显示,T3作为后字时只存在一种调型——高降调。起点分布略显分散,位于T4后时最高,T值为5,位于T2后最低,T值为3.99,相差1度,终点分布则比较集中。声调调型没有发生变化,与单字调的音高曲线相同,可记为51。
(四)T4的音高分析 
  甘谷话双字调“T4+X”和“X+T4”组合的T值音高曲线图,分别见图3-1和图3-2。图中横轴为前后字各9个采样点,纵轴为五度值。 
  图4-1 T4+X组合音高T值图 
  图4-2 X+T4组合音高T值图 
  从图4-1可以看出,T4作为前字,存在两种调型,分别是高升调和半高平调。T4在T3前时,变化幅度在4度到5度之间,可记为45,与单字调调型不同;T4位于其他声调前时,音高曲线集中分布于4度区间,可记为平调44。 
  图4-2显示,T4作为后字,存在一种调型。声调调型与单字调调型基本一致,在4度和3度之间浮动。T4处于T4之后时,音高曲线最高,其他三条曲线则比较接近,位于T3后最低。整体可记为443。 
  四、甘谷话双字组连读变调分析 
  (一)甘谷话连读变调规律 
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甘谷话16种双字组连调组存在10组连读变调,都是前字变调,不存在后字变调。其变调规律见表2:(表左标明前字的调类,表端标明后字的调类和调值。空格表示不发生变调。) 
  表2 甘谷话双字组连读变调表 
  T1作为前字时,全部变调,存在3种变调调型。T1与T1组合时,前字变为升调24,即312+312→24+312;T1位于T2和T4前时,变为降调31,即312+12→31+12,312+443→31+443;T1位于T3前时变为21,即312+51→21+51。 
  T2位于T4前时变为21,即12+443→21+443。 
  T3位于T3前时变为21,即51+51→21+51。 
  T4位于T3前时变为45,即443+51→45+51;位于其他声调前变为44,即443+312→44+312,443+12→44+12,443+443→+44+443。 
  (二)甘谷话连读变调类型 
  甘谷话的双字组变调都属于语音型的连读变调,即“连读变调的发生只与语音方面的环境条件有关,而不论词汇和句法方面的因素如何”[3]。甘谷话双字组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: 
  一是简化型连调,“是为使发音省力而简化连调式的调型”[4]。甘谷话“T1+X”与“T4+X”组合中的“T1”和“T4”的变调都属于简化型变调; 
  二是异化型连调,“是为使字组内部相邻音节调型有所区别而发生异化”[4]。甘谷话“T1+T1”和“T3+T3”组合中位于前字的T1和T3的变调即为异化型变调,当然也符合简化发音的要求。 
  三是中和型变调,“是为减少连调式总数从而构建较为简化的连调系统而发生调类中和”[4]。甘谷话“T1+T3”、“T2+T4”和“T3+T3”组合中位于前字的T1、T2和T3都变成了相同的21调。 
  五、结语

  本文通过声学实验对甘谷话16组双字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,分别对4个声调位于前字和后字的音高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,并指出甘谷话双字组共存在10组语音型的连读变调,可归为“简化型、异化型和中和型”三种类型。 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声学技术 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声学技术 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